因應校園民主化的呼聲,教育鬆綁(educational deregulation)理念及學校本位管理(school-based management ,SBM)之潮流,已然使得傳統學校之教育生態由行政獨大的思維轉變為「學校行政─家長會─教師會─社區成員」之多元思考模式與合作架構,而成為一種權力下放的學校經營管理方式,並包含自治和分享式的決定歷程,其內涵在於將學校視為作決定的基本單位,給予學校在課程與教學、預算分配與運用及人事上擁有更大的自主性與權力,並在學校人員、家長與社區人士的共同努力中,使學校經營更具彈性、效率和績效。
然而,在這樣的基礎之下,即代表傳統以校長為最高權力的結構系統已有所鬆動,據此,在後現代社會的衝擊之中,當今校長該有的嶄新思維為何?如何在混亂的秩序中重建適當的權力結構?且當教育體制與政策由專制走向自由、封閉邁向開放、管制走向鬆綁、一元趨於多元之同時,又應如何兼顧教育本質(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受教權為中心)之守成及社會發展需求之考量?在在成為現今校長在學校經營與管理上所需面臨之重重難題。
值得深思的是,學校本位管理機制本身,在本質上或許已提供一些難題之解答,學校校長應可依據其內涵,本著「建立公平正義之教育環境」、「啟發學生多元學習之潛能」、「強化教師之專業知能」、「引導家長正向多元之參與」、「從事務實穩健之教育改革」、「發展專業教育之行政決策」,並「融合理想與現實」(吳清山,2007),以在多變的環境中,開創進步的教育新局。
參考書目:
吳清山(2007)。教育行政議題研究。台北市:高等教育。
文章連結:
5-3.School-Based Management:(SBM) defined as the decentralization of decision-making authority to the school site
2 則留言:
學校本位管理的心得分享深刻,但若能與老師上課講授內容的心得結合來撰寫,應該會收穫更大!
謝謝老師給我的回饋,我會努力!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