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校長經營校務成效,已不能單從行政管理與領導做為判斷依據,應從整體的行政、教學和課程經營為評鑑範疇及標準。據此,現今校長除需具備行政領導與管理知能外,擁有其他像是課程領導、教學領導、科技素養、人文關懷、人際及公共關係經營、知識管理與創新經營等相關知能之基礎,皆屬必需且重要,其中,教學領導與課程領導又因直接影響學生之學習成效,而更顯現出其重要性。
然而,一位教師要能有效發揮其教學效能,必需建立在學校提供一優質教學環境之基礎上,而此基礎則又仰賴校長在教學領導和課程領導的知能及重視程度上,才能有效建立與發展。
而就有效增進教師教學領導層面而言,校長之知能及執行力應包含確立學校教育目標、發展教師教學任務、確保教師教學品質、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建立學生正向學習氛圍、提供教學支援系統及資源充分的學習空間,有效實施教學視導及評量,時時給予回饋及增進反思空間…等。
此外,更重要的是,校長應以民主、參與決定的權變領導方式為種子,以合作團結及互相尊重的組織文化為根基,並以深度會談的素養為養分,維持教學、學習和領導間之對話及統整,進而造就一學習型取向之學校,使學校全體成員得以在教與學的平衡及調適經驗中,探求知識的桃花源,因而獲取學校發展之精進,並從而醞釀學生與快樂、有效學習邂逅之甜美果實。
文章連結:
11-3.Can Instructional Leaders Be Facilitative Leaders
2008年5月28日 星期三
2008年5月21日 星期三
學校課程領導者的任務與角色探析 讀後感想
隨著社會變遷、科技發達與教育改革思潮之影響,校長任務愈加繁重、角色愈加複雜,傳統單純肩負行政管理者的角色早已不符時代潮流之需求,必須有所調整及改變,才能有效勝任校長領導工作。值此課程改革風起雲湧之際,更加突顯校長課程領導和教學領導之重要性,而成功有效的校長,不僅要能有效處理學校內部的行政、教學及課程事項,也應做好學校外部的公共關係,以爭取社區及社會的支持與資源網絡。
「沒有教學與課程的行政運作是空的」,因為校長徒有行政領導長才,卻無教學和課程知能,則學校也許很有效率,卻不一定能反應在學生學習身上;「沒有行政支援的教學與課程實施是亂的」,因倘若校長具有豐富的教學和課程知能,卻無行政領導長才,則學校行政運作將趨於混亂,如此一來,便無法實現學校教育目標。因此,行政領導、課程領導和教學領導三者便不可各自獨立與分割,也不應有所偏頗,而需維持於相互統整的狀態,以有效發揮校長領導之成效。
然學校課程領導者除了校長此一關鍵的推動者,尚包含以學校其他重要相關人員所組成之改革的第二促進者。在當前課程改革的聲浪中,所有的學校課程領導者同時需以更多元的角色共同面對新任務的挑戰,並以理念的追尋及實踐者、系統的建置及營運者、知能的建構及散佈者、成員的領航及合作者、創意的推動及支持者、資源的整合及經營者、人際的溝通及協調者、成效的回饋及監督者為己任;從評估情境、成立及運作任務小組、訂定課程願景及目標、發展課程架構及設計課程方案、解釋與準備實施課程方案、實施課程方案、檢視進度與問題、評鑑、修正到維持與制度化等任務中得到回饋與改進的契機。
據此,筆者認為,校長身為學校靈魂人物,以其行政領導知能帶領學校相關重要人員實施教學領導、課程領導時,便需以學生學習權益為核心,以學習型組織為架構,帶領成員以系統思考為本,達成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團隊學習與分享願景等目標,並以統整為動力、以學校特色為基礎,實施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並建立知識庫,促使全體成員用心與真誠面向學校,並且不斷地省思與學習,以達成有效能學校之理想。
文章連結:
10-4.學校課程領導者的任務與角色探析
「沒有教學與課程的行政運作是空的」,因為校長徒有行政領導長才,卻無教學和課程知能,則學校也許很有效率,卻不一定能反應在學生學習身上;「沒有行政支援的教學與課程實施是亂的」,因倘若校長具有豐富的教學和課程知能,卻無行政領導長才,則學校行政運作將趨於混亂,如此一來,便無法實現學校教育目標。因此,行政領導、課程領導和教學領導三者便不可各自獨立與分割,也不應有所偏頗,而需維持於相互統整的狀態,以有效發揮校長領導之成效。
然學校課程領導者除了校長此一關鍵的推動者,尚包含以學校其他重要相關人員所組成之改革的第二促進者。在當前課程改革的聲浪中,所有的學校課程領導者同時需以更多元的角色共同面對新任務的挑戰,並以理念的追尋及實踐者、系統的建置及營運者、知能的建構及散佈者、成員的領航及合作者、創意的推動及支持者、資源的整合及經營者、人際的溝通及協調者、成效的回饋及監督者為己任;從評估情境、成立及運作任務小組、訂定課程願景及目標、發展課程架構及設計課程方案、解釋與準備實施課程方案、實施課程方案、檢視進度與問題、評鑑、修正到維持與制度化等任務中得到回饋與改進的契機。
據此,筆者認為,校長身為學校靈魂人物,以其行政領導知能帶領學校相關重要人員實施教學領導、課程領導時,便需以學生學習權益為核心,以學習型組織為架構,帶領成員以系統思考為本,達成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團隊學習與分享願景等目標,並以統整為動力、以學校特色為基礎,實施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並建立知識庫,促使全體成員用心與真誠面向學校,並且不斷地省思與學習,以達成有效能學校之理想。
文章連結:
10-4.學校課程領導者的任務與角色探析
2008年5月14日 星期三
Data-Driven School Improvement 讀後心得
在教育測驗與評量的領域中,近年開始強調真實評量、檔案評量等多元評量方法,欲顛覆傳統教室情境中,教師常以學生的知識測驗得分代表學生學習之成果,而導致教學過度重視實作表現方面的知識能力,卻忽略強調實作技能的重要性。
而將此回歸教育本位的評量方式運用在整個學校系統中,便可見建立資料庫之所需,因教育行政決策是一專業性的工作,其須建立於行政專業、系統思考及理性對話的機制上,且教育工作者更需藉選擇與篩檢有用資訊為基礎,才能有效發揮其行政決策效能。
一如檔案評量的實施方法,建立資料庫並非只漫無目的的收集一堆數據而已,其應更具意義地收集權衡校內、外環境的資訊、可確實掌握學生邁向重要課程目標之成長與發展的訊息,以及教師教學、學校整體課程規畫、人事運作等資訊,更重要的是,需納入學校會議、評鑑等的反省性證據,以利資料分析與評估,亦可用以診斷問題及尋求解決之道。此外,應鼓勵學校教師從事行動研究,以教學場域為研究對象,找出適用於其情境的有效教學方法,並將研究結果一倂納入資料庫中,以供學校增進其資料使用之效能,及改善整體發展中之缺失。
縱觀國內教育行政決策,其多數缺乏研究的基礎,且未能做好事前規劃與評估工作。因此,建立資料庫並時時更新資訊應可成為作出合理、可行及有價值政策之良好根基,以不斷精進學校改進策略,提升學校競爭力,並確實達成幫助和增進學生學習之最終目的。
文章連結:
9-2.Data-Driven School Improvement
而將此回歸教育本位的評量方式運用在整個學校系統中,便可見建立資料庫之所需,因教育行政決策是一專業性的工作,其須建立於行政專業、系統思考及理性對話的機制上,且教育工作者更需藉選擇與篩檢有用資訊為基礎,才能有效發揮其行政決策效能。
一如檔案評量的實施方法,建立資料庫並非只漫無目的的收集一堆數據而已,其應更具意義地收集權衡校內、外環境的資訊、可確實掌握學生邁向重要課程目標之成長與發展的訊息,以及教師教學、學校整體課程規畫、人事運作等資訊,更重要的是,需納入學校會議、評鑑等的反省性證據,以利資料分析與評估,亦可用以診斷問題及尋求解決之道。此外,應鼓勵學校教師從事行動研究,以教學場域為研究對象,找出適用於其情境的有效教學方法,並將研究結果一倂納入資料庫中,以供學校增進其資料使用之效能,及改善整體發展中之缺失。
縱觀國內教育行政決策,其多數缺乏研究的基礎,且未能做好事前規劃與評估工作。因此,建立資料庫並時時更新資訊應可成為作出合理、可行及有價值政策之良好根基,以不斷精進學校改進策略,提升學校競爭力,並確實達成幫助和增進學生學習之最終目的。
文章連結:
9-2.Data-Driven School Improvement
2008年5月7日 星期三
Is Your School's Culture Toxic or Positive?讀後心得
每個組織均由其特定價值、信念、情感、儀式、典章制度、傳統組成其獨特之文化,雖然文化不一定能被具體看見,但透過組織中成員共同的行為模式與象徵活動,卻能反映出其文化的特色及優先次序。據此,組織文化對於整個組織發展方向與運作方式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其功能在為組織塑造個性,展現組織的獨特性,使其因不同於其他組織而具有競爭力。此外,形塑優良的組織文化,有助於形成並強化員工對組織的認同,為其提供行為方向,而產生凝聚力,組織成員因此願意為組織的利益與聲譽努力,而非汲汲營營於自私自利。
身為學校領導者,校長應善用其權能與影響力,形塑學校組織的優良文化,然而,優良文化的形成不只是天天喊喊簡單的口號即可,而應是領導者身體力行於組織中所要強調的重要價值觀,使其潛移默化為每個學校組織成員的信念,漸漸地,學校組織成員能在多次溝通與互為楷模的基礎上建立共識、凝聚力量,共同追求組織的永續發展與創新。
此外,一優良的學校組織文化應形塑人人學習的環境,校長應鼓勵全體教職員們時時學習、處處學習,並且勇於嘗試與改變,還需提供其學習的資源、分享學習知識的平台與溝通管道,並給予學習成效優良、有團結感及達成組織目標的成員適當的酬賞,以提升其為學校服務、效忠的動機。
學校組織的命運即掌握在校長與全體教職員的手中,而學校優良文化的形塑也仰賴每位組織成員願意為組織努力的程度及考量學生權益與學習需求的教育熱忱。筆者相信,唯有正向、積極的教育環境與文化,才能培育出真正健康、快樂的莘莘學子。
文章連結:
8-2. Is Your School's Culture Toxic or Positive?
身為學校領導者,校長應善用其權能與影響力,形塑學校組織的優良文化,然而,優良文化的形成不只是天天喊喊簡單的口號即可,而應是領導者身體力行於組織中所要強調的重要價值觀,使其潛移默化為每個學校組織成員的信念,漸漸地,學校組織成員能在多次溝通與互為楷模的基礎上建立共識、凝聚力量,共同追求組織的永續發展與創新。
此外,一優良的學校組織文化應形塑人人學習的環境,校長應鼓勵全體教職員們時時學習、處處學習,並且勇於嘗試與改變,還需提供其學習的資源、分享學習知識的平台與溝通管道,並給予學習成效優良、有團結感及達成組織目標的成員適當的酬賞,以提升其為學校服務、效忠的動機。
學校組織的命運即掌握在校長與全體教職員的手中,而學校優良文化的形塑也仰賴每位組織成員願意為組織努力的程度及考量學生權益與學習需求的教育熱忱。筆者相信,唯有正向、積極的教育環境與文化,才能培育出真正健康、快樂的莘莘學子。
文章連結:
8-2. Is Your School's Culture Toxic or Positive?
訂閱:
文章 (Atom)